- 观音桥
- 在庐山栖贤谷中。
原称栖贤桥,又因桥跨三峡涧上,亦称三峡桥。
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(1014年),因桥侧建观音寺,故名观音桥。
清道光年间,观音寺憎党源增建石栏桥。
桥系单孔石桥,长24.45米,宽4.1米,以七排同型大块花岗石扣为一整体,横跨百尺大壑,桥基立于东西悬崖上,下为一深潭,称金井。
桥上俯视涧底,有“足掉不自持,魂惊讵堪说”(朱熹诗)之感。
至今近千年,仍完好无损,是我国古代桥梁的珍贵遗产。
桥上游不远处,有方整如棺的大石横亘涧上,俗称棺材石,刻有“回溺”、“水哉”等字,相传建桥时用以缓和上游水势而设。
桥西有观音亭、玉峡湾。
桥下之溪系汉阳、五老两峰间九十九条水汇成。
坡陡流急,涧中多大石,水行石间声如雷,似长江三峡之势,故名三峡涧。
涧水终年激流汹涌,两岸松柏苍翠,与雄伟壮观的观音桥共构成一幅宏丽的图画,正是“百尺悬潭万道山,一虹横枕翠微间,半天云锦开青峡,几地轰雷撼玉关”(欧阳玄诗)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